刘少军,1962年生,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第三届成就奖获得者,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省水产学会理事长,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水产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8-1999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到法国从事一年的鱼类分子生物学工作;现任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及“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多倍体鱼繁殖及育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鲤鲫遗传育种中心主任,湖南鱼类遗传育种中心主任,湖南省“生物发育工程及新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湖南省生物研究所所长兼湖南师大生科院副院长。               

Frontiers in Genetics(Livestock Genomics)、《动物学研究》、《水产学报》、《中国水产科学》、《内陆水产》、《生命科学研究》等刊物的编委会委员;农业部“淡水鱼类遗传育种和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学术委员,教育部“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学术委员,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学术委员,教育部“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捷克科学院研究所的绩效函审评审专家,奥地利有关多倍体鱼项目函审评审专家;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的函审和会审专家。

刘少军教授20多年来对鱼类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倍性操作开展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鱼类远缘杂交可形成两性可育品系的新观点,建立了系统的鱼类远缘杂交理论和技术体系。其研究成果为研制新型优良鱼类提供了新途径,也为证明鱼类可沿着这些可育品系的形成途径进行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证明存在鲤鱼与团头鲂杂交形成鲫鱼的进化途径,首次证明了A物种与B物种杂交可以形成C物种。他主持研制出源于远缘杂交的同源四倍体鱼、改良异源四倍体鱼、同源二倍体鱼品系和异源二倍体鱼品系等可育品系,并用之结合染色体倍性操作技术研制了在生产上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三倍体鱼和二倍体鱼,其中湘云鲫2号、鳊鲴杂交鱼和杂交翘嘴鲂3个新品种获得农业部水产新品种证书;用倍间交配方法大规模研制的具有不育、体型美观、肉质鲜嫩、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小刺少等优点的优良三倍体鱼在全国推广养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刘少军教授以第一完成人(2011年)及第四完成人(2003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领衔“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团队”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和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年);以第三完成人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2项;主持培养毕业了19名博士生和44名硕士生,3名出站博士后,培养了一大批本科生;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等4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刘少军教授撰写的专著《鱼类远缘杂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120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PNAS、ScientificReports、Genetics、Molecular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Biologyof Reproduction、Heredity、CurrentMolecular Medicine、Journalof Steroid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PLoSONE、Celland Tissue Research、AminoAcids、MarineBiotechnology、General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Sciences、BMCGenetics、Aquaculture、Journalof Molecular Evolution、Journal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B)、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刊物上,其中SCI论文90篇。

刘少军教授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他先后受邀参加了在美国(2016年)和澳大利亚(2014年)举行的世界水产学会学术年会,在法国(2007年)举行的第八届国际鱼类繁殖生理学大会,在新加坡(2013年)举行的鱼类遗传育种专题会议,在台湾(2007,2009年)、武汉(2008年)分别举行的第一、二、三届海峡两岸“鱼类生理与养殖”研讨会,在北京(2015年)举行的“淡水生物学的前沿科学问题”香山科学会议,并在上述大会中作学术报告,得到了众多专家的好评;由于其在鱼类生理与养殖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他已成为每年一次例会的海峡两岸“鱼类生理与养殖”研讨会的大陆方面的发起人,并成功主持和承办了第四届海峡两岸“鱼类生理与养殖”研讨会,为推动海峡两岸的水产科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少军

刘少军,1962年生,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第三届成就奖获得者,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省水产学会理事长,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水产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8-1999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到